9月21日,中国戏曲学院举行建校70周年展演展播新闻发布会。自9月22日开始,历时四个多月的“《春华秋实》——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系列作品展播”将在线上持续推出,随后的几个月,教学成果展演、学术研讨会、教育成就展、纪念大会等系列活动将陆续举办,并贯穿于这学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之中。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戏曲教育最高学府,举办建校70周年展播、展演、展览、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旨在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激励师生,为在新时代促进我国戏曲教育发展、戏曲高端人才培养向更高层次和水平迈进。
据悉,活动将持续4个月,140场线上展播,17场线下展演,展现国戏七十载沧桑变迁,荟萃国戏七十载育人成果。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介绍,学院将与央视频、百度百家号等合作,进行140部珍贵的影像视频资料的线上展播。展播内容主要分为名师风采、教学成果、原创剧目、科研成果、重大比赛、国家使命和文化交流七个方面。
本次建校70周年展播从上世纪50年代对新中国戏曲教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纪录萧长华、雷喜福、程砚秋、贯大元、茹富兰、赵桐珊等很多老一辈京剧艺术家、戏曲教育家的教学活动的纪录片《含苞待放》,由梅兰芳、姜妙香领衔主演的京剧电影《洛神》,由张君秋、刘雪涛主演的京剧电影《望江亭》……到80年代的中专班毕业演出、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建团折子戏专场,由赵荣琛、王玉敏、钮骠联袂演出的京剧电影《六月雪》等,还有28部名师风采剧目呈现。
展演展播既有传统经典剧目、也有现代创排剧目;有一流专业京剧表演,也有戏曲名家名段、国家新年戏曲晚会;有戏韵管弦音乐会、演奏会 ,也有戏曲动画设计作品;有20多场地方戏曲剧种剧目展演,也有京剧名家传戏工程成果;有“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还有全国艺术院校京剧学生电视大赛……从90年代以来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探索,再到2015年张火丁教授领衔访美演出等戏曲国际交流与传播发展……几乎覆盖了学院70年来本科、研究生、继续教育、附中等各类培养层次的名师风采、教学科研成果、国际交流等层面,可谓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精彩纷呈。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院压缩了原先与兄弟院团、院校合作的全年线下系列剧场演出计划,调整为以在校师生为主,邀请部分艺术家和杰出校友、优秀毕业生的17场集中教学成果展演,自10月14日至12月6日,于梅兰芳大剧院、北京音乐厅、长安大戏院、国家大剧院陆续举办。
本次线下展演以1954年成立的中国戏曲学院实验剧团推出的京剧名家荟萃版《龙凤呈祥》和校庆演唱会压轴,届时将邀请国内京剧艺术名家、各行当领军人物、流派传承人代表、杰出校友和优秀毕业生,以及昆曲及多剧种名家强强联合,于12月4日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为17场线下展演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外,11月即将举办的“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学术研讨会”,将邀请老艺术家、教育家、杰出校友和相关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回顾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历程中浸润的经验,对当下及未来戏曲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等进行广泛交流,为新时代戏曲教育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12月中旬,学院还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新中国戏曲教育暨中国戏曲学院 70 年教育成就展”。
尹晓东表示,本次展览将着力呈现中国戏曲学院从创业到改革,从探索到完善,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学院在戏曲人才培养、戏曲科研与创作、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复兴与弘扬做出的积极贡献。(经济日报记者 郭静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