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院庆

70年砥砺奋进 守正创新——中国戏曲学院建校七十周年(人民政协报整版 2020-11-09)

微信图片_20201110154822.jpg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月30日,中国戏曲学院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举行了建校70周年守正创新大会。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专家学者以及戏曲界政协委员、艺术家等,请他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畅谈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反响热烈倍感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在10月23日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不仅对传承发展好戏曲艺术提出殷切期望,还特别提到了几位当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代表,他们是郭汉城、杜近芳、尚长荣、马金凤、蔡正仁、刘秀荣等。

人民政协报记者首先联系到85岁高龄的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今年是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作为学院首届毕业生的她,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说:“我感觉从心里特别热乎,特别感动,而且也非常的激动。大家都知道习近平总书记日理万机,在这种情况下还给我们回了信,对于我这个从事京剧近75年的老演员来说,太感动,从心底里感觉特别热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的母校70华诞表示祝贺的同时,还作出了很多指示。比如,他指出,要‘立德树人’,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些指示更让我打心眼里头感激。他就像和家里人聊天一般和我们谈心,谈他对我们、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怀和期望。我想我们应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弘扬、振兴、发展我们的民族传统艺术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养德艺双馨的戏曲人才。”

今年80岁高龄的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也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封回信,他用“情真意切”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动。他说:“这封信不仅是给我们几位老同志和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更是给新时代每一位戏曲人和传统艺术从业者的。它是信任、是鼓舞、是勉励、更是斗志激昂的前进号角!”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年来,为全国多所戏曲院团和文艺机构培养了无数位专业、优秀人才,他们成为新时代文艺发展和戏曲繁荣的中坚力量,更将成为社会主义戏曲事业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所强调的: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人,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在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在面向未来的戏曲事业发展之中,我们更要以人为本,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全面综合型人才为己任,不忘从艺初心,坚定文化自信,为成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戏曲人而继续奋斗!”尚长荣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十分鼓舞人心。”79岁高龄的第八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心情同样十分激动,“多年以来,我们的戏曲事业在教育、培养接班人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戏曲界同仁也一直想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对弘扬优良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殷切期望,让蔡正仁印象深刻。他说:“在国家大力扶持和支持下,昆曲的发展形势不断向好,我感觉生长在这个时代很幸福。当然,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了很多问题,但这需要我们戏曲工作者不断努力,克服困难,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表达了我们所有戏曲艺术工作者共同的心声,尤其是强调‘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这也是他对我们殷切期望的源头。戏曲事业的发展靠人,戏曲又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中华文化,必须靠德艺双馨的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希望戏曲教育工作者要立德树人,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也是他对我们所有从事戏曲工作的人的期望。因此,我们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苦练本领、积极奉献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把戏曲事业繁荣发展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第二届青研班学生张建国可谓是戏曲大家里的年轻人了,今年62岁的他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我想这封回信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更是给所有戏曲艺术工作者和所有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人的。”让张建国印象深刻的是,回信中提到“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我们都知道,戏曲艺术是角儿的艺术,也就是说,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现在我们的戏曲人才,特别是京剧人才还相对匮乏,一是选才上难;二是在培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涵义和嘱托,今后在人才上下大力气。”如今,张建国还担任了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的理事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正在举办第四届京剧希望之星,“已经选好了人才,我们要用两三年的时间把他们推上舞台……我想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才培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京剧的发展也靠角儿,只有培养出来好的京剧人才,把角儿的能力培养起来,才能让他真正能够担负起戏曲发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文艺腾飞的责任,才能让传统艺术得以弘扬。”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春华秋实。走过70年奋斗历程的中国戏曲学院,正值青春年华。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此为新起点,“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对此,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对戏曲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国戏师生的亲切关怀,是对戏曲学院70年办学的充分肯定,是对国戏师生的巨大鼓舞,更是对国戏未来发展的厚重期许和深切嘱托,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水平特色型戏曲艺术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把建校70周年作为新起点,坚定文化自信,发扬国戏优良传统,遵循戏曲教育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培养更多高素质戏曲艺术人才和社会主义戏曲事业接班人,为传承、发展中国戏曲艺术作出新贡献。”龚裕信心满满。

戏曲理论为戏曲实践作支撑

优秀的舞台表演艺术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和指导。

戏曲理论是从戏曲实践中产生,并为实践而服务。当代戏曲理论的发展,以张庚、郭汉城等为代表的前海学派成果最为突出。张庚倡导的从戏曲资料和戏曲志,到戏曲史、戏曲理论,再到戏曲批评,一直到艺术学科的体系建构,充分关注了“技与艺”“人与戏”“评与论”“学与术”的统一,他的戏曲理论推动了20世纪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为新时代戏曲理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张庚、郭汉城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和《中国戏曲通论》,成为迄今为止在学术界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戏曲史论扛鼎之作。二人被称为戏曲理论界的“两棵大树”,是中国戏曲理论民族化体系、传统戏曲现代化的奠基人和推动者。

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前海学派的掌舵人之一,郭汉城先生协助张庚先生带领戏曲研究所以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实事求是、重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的推陈出新、传承保护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能跟汉城先生学习,是十分荣幸的。汉城先生不仅治学严谨,而且知识渊博、兴趣广泛。他不但研究戏曲理论,也写剧本、作诗词。他总是说,这三方面虽然文体形式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参照、相互印证。这也让我得到很多启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对于戏曲的热爱。不管是讲课,还是写作,他都一丝不苟,精神满满。如今先生103岁高龄了,一提到戏曲,还是激情满怀……”著名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先生的学生、戏剧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彦君说道。

戏曲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文峰也是在郭汉城先生的引导下,在戏曲研究所老师们的培养下,沿着前海学派的航向、步入学术殿堂的。说起当时的情景,刘文峰还历历在目:“以张庚、郭汉城为代表的老一代前海学人的学术理念,甚至言行举止一直指引着我学术研究的方向,我决心做前海学派的继承者……”此后,刘文峰也是这么做的,特别是在1982年至1999年编纂《中国戏曲志》期间,“这是我与郭老联系最多的时候。1982年,在张庚先生和郭汉城先生指示下,戏曲研究所成立了课题筹备小组。郭老是浙江萧山人,讲话口音较重,没有听贯他讲话的人一时不容易全部听懂。加之郭老讲话经常是随意发挥,很少照本宣科。如何把郭老的讲话整理成文,大家有些犯难。我当兵时所在部队的连长是浙江人,同班的战友也是萧山周边的,经常听他们说话,对浙江口音不陌生。此外当时也和郭老同住恭王府,经常见面说话,对郭老讲话的口音比较习惯,便自告奋勇承担了整理郭老讲话录音的任务。经过两天的反复收听、抄录、整理,经郭老审阅后的讲话整理成文发表在《中国戏曲志通讯》创刊号上……郭老除在理论上指导戏曲志的编纂工作外,还参加部分审稿工作。他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深深影响着我……”

中国戏曲学院的前身———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举办的第一所戏曲教育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其前身之一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于1951年4月。同年,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归中国戏曲研究院领导,名字改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戏曲实验学校”。1955年1月,中国戏曲研究院改组,学校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多年从事戏曲理论研究、戏曲教育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戏曲理论的发展,他的回信不仅是对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更是对整个戏曲事业的关怀和期待。“反过来讲,通过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的这种方式,对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指示,也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整个戏曲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期待。”

在回信中,让傅谨记忆深刻的是,“繁荣发展戏曲艺术关键在人。”他解释说,“这个‘人’,不仅指的是戏曲表演人才,同时也指从事戏曲艺术各个方面的人才。”他强调,戏曲理论研究人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也在整个当代戏曲艺术建设中起着特别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从整体上来说,回信中提到要‘守正创新’,我们首先需要解决什么是‘正’这个问题,这就需要理论家和实践者共同来探讨;少走弯路、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需要理论家发挥作用。其次是‘创新’,也需要理论家和实践者共同研究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才是能够推动戏曲健康发展的。所以仅仅从守正创新的角度来说,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对戏曲艺术的美学价值及世界地位有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定位。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戏曲艺术才能繁荣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戏曲理论工作者责任在肩、使命在肩。”同时,他表示,十多年来,戏曲学院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在坚守戏曲本体,重建文化自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因此,繁荣发展戏曲艺术不仅仅依靠表演艺术家,还需要理论家和其他戏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传播优秀民族艺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深深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文化土壤中,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戏曲的继承和创新,离不开舞台表演;戏曲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传播传承;戏曲的薪火相传,离不开教育教学;戏曲的教育教学,需要戏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

作为中国戏曲学院优秀毕业生、第八至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心潮澎湃,她告诉本报记者:“第一,要传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国戏曲学院70年艺术教育薪火相传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于戏曲学院的教学特色,我深有感触。我1958年入校,1966年毕业。在这8年期间,学校要求我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业务与文化并重,并且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我们当时在学院学习的几十出戏,都有机会演出,做到了学以致用。希望戏曲学院今后能够继续传承这一成功的教育方针。第二,要淡泊名利、砥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立德树人’,这是一个根本任务。京剧的发展,关键在人,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演员。首先要爱国、爱党、爱人民,做人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其次是‘德要配位’,艺无止境,事业要始终向最高标准看齐。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砥砺奋进,也是告诫我们要追求艺术制高点,攀登艺术高峰。要做到这点,必须淡泊名利,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全力钻研业务尚且不够,如果还把精力放在追名逐利、炒作自己上,势必无法成就事业。我们要塌下心来,努力演好每场戏,塑造好每个人物,做名副其实的好演员。第三,要坚定文化自信。京剧本身博大精深,是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其表演体系将体验与体现完美结合,京剧还有丰富的剧目,绝对可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皇冠上的宝石。因此,京剧本身有足够的资本自信。但近些年,京剧确实有些不景气,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我坚信,只要京剧人不懈努力,多出人才、多出好戏,把京剧的高超技艺展现出来,京剧一定会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第四,要传承创新并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讲‘守正创新’,而且两次提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告诉大家要走继承与创新的正道。对于继承,绝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要用心用脑琢磨前辈留下的财富,一定要同本人特长相匹配,所谓‘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创新,切记要遵从艺术规律,才不会走偏。剧本要‘有戏’,唱腔要‘好听’,技艺要‘过硬’,表演上要有‘绝活儿’,演员必须参与‘二度创作’,以高超的‘唱念做打舞’演故事,这样的戏观众才爱看。”

传承什么?弘扬什么?怎么传承?怎么弘扬?是摆在戏曲艺术工作者面前的关键问题。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翟惠生看来,首先,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戏曲的魂,就是用故事讲述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其次,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讲述与当代人息息相关的故事,才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才能使观众接受。再次,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神,是内涵和底蕴的体现。从事戏曲教学和戏曲表演的人,先要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增长自己的文化知识,才能传递给学生和观众。最后,要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这是外在的东西。戏曲中的形,就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只有理解了神,形才能体现得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问题意识,面对这样的问题,翟惠生表示,现在我们发现了问题、也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要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然后回应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问题意识的一个整体思路。如今我们可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我们的思路和方法,思考研究、回应解决就可以了。对于戏曲宣传之于戏曲发展的重要性,他强调,传播必须要经过转化,把领导、专家学者的话语体系转化成大众话语体系,体现在传播平台上,才能真正体现传播的价值和意义。戏曲宣传也如此。

刚刚结束现代京剧《党的儿女》演出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1982年毕业生王蓉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王蓉蓉表示,作为中国戏曲学院的毕业生,看到习近平总书记10月23日给母校师生的回信,很受鼓舞。“今年是母校建校70周年。10月26日晚,我还参加了母校建校70周年‘国戏春秋·校友演唱会’,心里非常高兴。一方面能再一次跟我的老师、同学一起演出为母校庆生,心里很温暖;另一方面大家都沉浸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喜悦中,谈论着戏曲未来的发展方向,心中很振奋。”让王蓉蓉深有感触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要“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对此我深有体会。近年来,我一直工作在第一线,不仅在大剧院演,还经常到地方,甚至下乡进行演出、教学,在不断演出、教学中我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于是,在演出中总结方式方法,在教学中倾囊传授。每当我看到观众们热切的眼光、真诚的掌声,就觉得学戏真好,这也更加让我坚定为观众演好戏的初心;在教学中我也一直这样跟学生们讲,学戏,不仅要在戏中不断学习真善美,还要将戏中的真善美传递给观众,磨砺自己不忘本,照亮远方前行路。”

戏曲,也是全国政协对外的一张“文化名片”。服务统战,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创新繁荣,是全国政协京昆室成立的初心,也是京昆室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京昆室成立30多年来,不断汇聚多位戏曲艺术大师,积极建言献策,共商京昆艺术发展;开展多种形式京昆活动,助力团结统战,发展传播京昆艺术;参与“京剧音配像”工程,推动戏曲的传播传承;举办京昆艺术讲座,打造凝心聚力新平台,让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组织多主题的调研考察,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积极协商议政;打开世界艺术通路,推动“国粹”走出国门……

中国戏曲,砥砺奋进,守正创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