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戏回顾

从舞美系的发展看学院建设

我原在部队文工团作舞台美术设计,1982年调入中国戏曲学院,由实践人员变成了一名教师,教授舞台美术设计及史论,同时开始加强相应的理论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 初,我的《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美术概论》成书了,紧接着《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京剧脸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也相继出版了,成为学院舞台美术教学的专业教材。1995年,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我又开始带舞台美术设计方向的研究生。这是我在学院二十几年的工作情况。我个人在中国戏曲学院的成长与舞美系的发展密切相关。

舞美系的筹建与发展

我调到中国戏曲学院的时候,舞美系已经开始筹建了,这是学院改制后最早筹建的几个系之一。当时遇到很多问题:舞美系如何建立,课程如何设置,如何培养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如何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一边开展工作,一边总结经验;一边要小心翼翼地全面考虑问题,一边要敢于大刀阔斧地做事情。在筹建过程中,我们召开了相关的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专家和这方面知名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向其他兄弟院校借鉴经验。段纯麟和赵英勉两位主任还不断地从其他单位调来一些教师,包括舞台美术课和基本技术课的,以此来扩大舞美系的教师队伍。 办系初期,条件比较艰苦,人员也比较少。筹建过程当中需要购买教具,当时国画课教师周志龙就自己蹬着三轮车从外面拉回来。我们需要一批专用桌椅和柜子,在外面联系,让人按我们的尺寸做好,然后我和赵国宏老师一起把东西拉回来,也没有搬运工,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搬。那时候我们这些老师不但是设计人员、教师,还是后勤保障和搬运工。 1982年,中国戏曲学院第一届舞美系本科班正式开课了,那时只有舞台美术设计一个专业。1986年送走了第一批毕业生之后,舞美系又增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一直到1993年,舞美系都是舞台美术设计和服装设计两个专业同时发展。1993年开始,又增加了第三个专业一一布景设计专业。1997年开始有了灯光专业,后来又增设了动画专业。不难看出,这些年来舞美系在一步步拓展专业方向,并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舞美系在逐渐壮大,逐渐走向成熟。从1982年开始到1993年这十一年的过程中,从一个本科班到1993年的六个本科班,从最早的十名学生到八十三名学生,有了比较大的发展。到了1999年已经发展到了八个本科班和九十八名学生。2005年舞台美术系有将近二十个班,四百多名学生。从1982年第一个本科班十名学生到2005年二十个本科班四百多名学生,舞美系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舞美系的成长和壮大就是中国戏曲学院发展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其他各系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大踏步地前进。 其实,单从学院的环境变迁也能明显感觉到这一点。2000年,学院迁到新校址,从校园环境到办环境,从文化课教室到练功房,从宿舍到食堂,各个方面的设施、条件都是一流的,学校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说到我们国家的建设,这二十多年也是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就我们目前的形势来看,无论是舞美系的现状还是整个学院的现状,都和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是紧密相连的。

研究生培养情况

我们学院是从1995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的。一个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要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这个大学必须培养过五届以上的本科毕业生,才能允许筹办招收研究生的工作。到1995年,学院已经具备了这一条件,经过上级批准开始筹办研究生教育。第一届只招收了一个学生叫樊星,从第二届开始,学院招收的研究生数量逐渐扩大。我从第二届开始带舞台美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从1996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基本上每年都在带研究生。学院从第一届招收的一个研究生到现在的七十多名研究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这个发展可以看出研究生的教育也在随着我们学院的发展而发展。 就像刚开始筹建舞美系一样,我带第一个研究生的时候同样没有经验,只能一边摸索着向前走,又一边回过头来总结经验。我的第一个研究生是和时任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系主任的田文共同指导的,是在中央戏剧学院完成的学业,实际上是中央戏剧学院给我们学院代培。通过她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的三年(1990年一1993年),我也积累了一些带研究生的经验。我的第二个研究生本科读的是工艺美术学院的陶瓷专业,给他制定的目标就是用一学期的时间达到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本科生的水平,从第二学期开始迈向更高的阶段。他所学的陶瓷专业和舞台美术设计有一些相通之处,比如说陶瓷制作是需要与人合作的,而且是三维的,舞台美术设计同样如此。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利用两个专业之间的共性把他引人到舞台美术设计领域当中,他很快就掌握了舞台美术设计的基本元素、基本技巧和基本理论,并不断提高。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毕业答辩时,无论是理论阐述还是设计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后又有几个学工艺美术的学生考到舞美系学舞台美术,大体也是这样安排的。当然也有本专业本科毕业的学生考进来继续深造的。对于他们,就不必过多地停留在一些基本元素、基本创作技能的培养上,而是带着他们更进一步深人研究,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设计水平和理论素养。所以我觉得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应该根据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因材施教,最后达到研究生的专业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研究生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因为作为研究生,与本科生是有很大区别的,本科生是以实践为主,硕士研究生应该是实践和理论并重,将来到博士研究生的阶段就主要从事理论研究了。通常学艺术的学生,在实践方面比较有经验,在理论方面的修养稍显薄弱,所以研究生阶段,就特别要在理论上下功夫。比如我今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潘艺,刚人学的时候,我发现她的文字能力比较薄弱,就要求她每周写一篇杂文,不规定范围,但是写的东西要有内容,比如说学习心得或是看戏的观感,或是对设计的一些体会。这样整整锻炼了一个学期,写了将近二十篇文章,有了很大的进步,这对她后来写毕业论文是很有帮助的。 舞美系从198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到19%年有了自己的研究生,这二十多年来发展是迅速的,成果是显著的。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不断壮大我们的教学队伍。现任舞美系主任的于少非、副主任李威、绘画教研室副主任李红兵,留校任教的刘小庆、张静,这些都是从我院舞美系培养的。研究生黄健、王云亮、周晓亚、徐宏现在都在艺术传媒学院任教,王辛娣现在是舞美系史论课教师。这些从舞美系毕业的学生,现在都成为了我院的骨干教师。 1989年我们去日本参加中日舞台美术教育展,到日本的美术大学去参观他们的电脑室。那是出于非常友好的关系才让我们进去的,都是属于保密性质的设施。给我们演示的就是用类似PhotoShop的软件在电脑里作画,用什么笔,用什么颜色,一一给我们演示。1996年我们舞台美术系自己也设置了电脑教室,应用于教学,这前后不过七年。学生毕业以后,在校所学的这些技术,在他们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几个艺术院校中,电脑教学是走在前面的,是所有的艺术院校中最早发展起来的。从这一点也应该能够看到中国戏曲学院的办学成果。 就中国戏曲学院发展的历史来看,从中专到大学,从大学单一专业的本科班到多个系、多个专业的本科班,从成立研究生部、成人教育部,再到成立艺术传媒学院,可以看出,我们学院的发展速度和我们国家的前进步伐是一致的。 祝愿中国戏曲学院越办越好!